1. 爱玩数码首页
  2. 投稿

借秋景表达内心悲凉的诗句(六首秋风诗词)

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?

当秋风乍起,你会想到什么?是故乡的石榴,老街的柿子,还是妈妈做的糖炒栗子。

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翰想到的是故乡吴江,那里莼正鲜、鲈正肥,于是辞官洛阳、荣归故土。

他这一挂冠归去,看似云淡风轻,却给后世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历史典故,使得秋日的乡愁有了具体而又诗意的模样。

可当这秋风吹拂到爱国词人辛弃疾心里,想到的则是“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”

他也思念故乡的煎饼卷大葱,但却不能如张翰从容归去,因为北方故土沦陷,故国正风雨飘摇。他此刻的不还乡,是为了有朝一日让更多的人一起还乡。

其实在古典诗词里,秋风除了能触发莼鲈之思,还能涌动不同的情思,主要以悲秋为主。

大部分人的感受,就像曹丕所言,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”,感受到萧瑟寥落。

只有极少数人能发出豁达之语,其中最豪迈不过如伟人所言,“萧瑟秋风今又是,换了人间”;“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。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”

当然,听风八百遍,才知是人间。不管这秋风里蕴藏了什么,都离不开人生百味。

今日且听秋风吟,观云与月舒。

借秋景表达内心悲凉的诗句(六首秋风诗词)

1.秋风袅袅,芳意难成

兰若生春夏,芊蔚何青青!

幽独空林色,朱蕤冒紫茎。

迟迟白日晚,袅袅秋风生。

岁华尽摇落,芳意竟何成?

—唐•陈子昂《感遇诗三十八首•其二》

悲哉,秋之为气也! 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衰。

两千多年前,宋玉这一声叹息,开启了古人悲秋的传统,很多文人一生都挣脱不了这份哀愁。

初唐诗人陈子昂见到这秋风袅袅,也少不了哀怨忧愁,但写出了对生命的追求与思考。

陈子昂18岁弃武从文,23岁进士及第,34岁便因屡次谏诤得罪权贵,而身陷囹圄。

出狱后难凉热血,他两次随军征战边塞,并在第二次随军征战契丹中因屡次谏言,重蹈覆辙。

这次陈子昂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,被贬为军曹,此后不被重用,38岁忧愤还乡。

可不曾想陈子昂在为父守丧期间,被权臣武三思伙同县令段简以莫须有的罪名,冤死狱中。

回首陈子昂短暂的41载春秋,就像这首感遇诗,与其恍如流星的人生暗自契合,一语成谶。

他曾想如春天里的兰草、夏日里的杜若,绽放在各自最美的时节,枝叶葳蕤,馥郁芳香。

他不只要生命灿烂,还要如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,对生活抱以高洁美好的追求,独秀林中。

可时光不等人,不经意间岁月已晚,山河已秋,美好的芳华经不住秋风的摧残,已渐渐凋零。

“岁华尽摇落,芳意竟何成”,陈子昂借助兰若摇落,道出自己美好理想的落空,满是悲凉。

如此袅袅秋风,写满时不我待与壮志未酬的哀愁,李益也曾体会:惟将两鬓雪, 明日对秋风。

而赵翼更难忍受这流光容易抛,埋怨这秋风催人老,“最是秋风管闲事,红他枫叶白人头。”

借秋景表达内心悲凉的诗句(六首秋风诗词)

2.秋风渭水,故友情深

闽国扬帆去,蟾蜍亏复团。

秋风生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

此地聚会夕,当时雷雨寒。

兰桡殊未返,消息海云端。

—唐•贾岛《忆江上吴处士》

一念秋风起,一念故人来。贾岛就曾在秋风习习时,思念阔别已有几度春秋的故友吴处士。

二人相识相知在长安,也离别在长安。当时雷雨交加,贾岛目送着吴处士在漫天风雨中乘着一叶扁舟,朝着福建远去。

至今贾岛还记得那日风雨凄别的场景,仿佛那场风雨如晦的寒意,从未从自己身心消退殆尽。

如今又是一度离人心上秋,贾岛对故友的思念,就像这秋风吹满渭水,落叶飞满长安,丰盈饱满。

“秋风生渭水,落叶满长安”,不愧是推敲鼻祖与苦吟诗人,一“生”一“满”,思念扑面而来。

“生”本义指草木破土萌发,用在秋风上,增强了秋风渐起、从无到有的层次感与动态感。

而这种渐变过程,还发生在秋风起与黄叶落的时间推进中,尤其还是落叶飘满长安。

这是秋意渐浓的过程,更是思念渐深的过程,这些思念就像这渭水河畔的秋风、长安古道的落叶,是一点一滴滋生出来的,如此饱满热烈,又如此让人悲凉萧瑟。

由此细细品味,“秋风生渭水”远比“秋风吹渭水”,用字更精准,意境更深远。从西北到东南,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,就这样喷薄而出,如此富有生命力。

这里有比兴手法,就像现代作家简媜所言:如果问我思念多重,不重的,像一座秋山的落叶。

类似意境的诗句,还有舒亶写给故友的思念: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。

而秋风里的故友思念,还有杜甫写给李白的生死惦念:凉风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?

借秋景表达内心悲凉的诗句(六首秋风诗词)

3.秋风残照,万古销沉

长空澹澹孤鸟没,万古销沉向此中。

看取汉家何事业,五陵无树起秋风。

—唐•杜牧《登乐游原》

木心说,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吹来的。

这种沧桑的味道与怀旧的情结,古人笔下的秋风更不曾缺少,而且充满浓浓的历史兴亡慨叹。

诗鬼李贺就曾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慨叹中唐衰落,“茂陵刘郎秋风客,夜闻马嘶晓无迹。”

诗仙李白则在重阳节登临乐游原,在“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”里感叹历史消亡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。

而晚唐才子杜牧,也时常登临乐游原,将自己满腹经略之才却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寄寓其中。

“清时有味是无能,闲爱孤云静爱僧”,杜牧47岁请求外放湖州时就曾在乐游原眺望埋葬唐太宗的昭陵,道出这无奈之语。

而这首诗,则作于杜牧因饱受小人排挤而被贬之时,这次他登临远望的是汉代五陵所在方向。

杜牧目光所及,感受到的是幻灭与空寂,在苍茫广阔的天地之间,仅存的孤鸟也消失在天边。

曾经的繁华与古迹,如今也消失在荒芜的乐游原里,沧海已桑田,人事早变迁,只有空悲叹。

细细想来,杜牧“看取汉家何事业,五陵无树起秋风”,当时的大汉王朝何等辉煌,可此时五陵原上的树木无一不凋落在萧瑟秋风里。

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。这种加一倍的艺术手法,让杜牧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传达得更为迫切。

大汉的风光已经远去,晚唐更是江河日下,在巨大的历史兴亡交替中,杜牧心怀壮志,却只能无可奈何,就像消失在天边的孤鸟,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。

这样的秋风萧瑟,可不正是换了人间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